
「在文字中证道股票配资推荐。——唐泪」
什么叫巨星?
笔者以为,除了个人魅力突出、专业能力惊人,更要兼有头部的商业票房实绩,与不可多得的“神话”之作。
本文将揽香港影坛四大巨星在手。
兼谈“神话”之作。

从李连杰讲起。
他先以《少林寺》少年成名,后辗转赴香港影坛谋求发展,但直到八年之后,方以《黄飞鸿》一片,站稳脚跟。
其后一发不可收拾,甚至得名“功夫皇帝”,但以香港影坛来讲,他在商业票房表现上,始终不敌“双周一成”,只能屈居“第四人”的位置。
一九九八年,他奔赴好莱坞。
一开始,他只能做配角和反派,然后,一步步用个人魅力和扎实的功夫,征服美国人。
再后来,他以《英雄》、《霍元甲》和《投名状》,回归华语影坛,个人声势臻至巅峰,走势之凌厉、名望之鼎盛,甚至可以盖过成龙。
但随后身体出现问题,在内地电影市场井喷的岁月,未能大展拳脚。
甚为可惜。
他的神话之作,笔者以为,是来自1994年的《精武英雄》。
可谓动作美学与禅意思辨的极致。

第二位,成龙。
他其实很早就在香港影坛立足,也就是众所周知的《醉拳》和《蛇形刁手》时期,并很快就过档嘉禾电影,被谓之“香港第二代功夫巨星”。
但他的巨星之路,其实并不轻松。
从模仿李小龙开始,到确立动作喜剧路线,从古装过渡到时装,成龙并不具备李小龙那样的宗师气度,也不像李连杰那样飘逸不凡,更不具备其“功夫词典”的本事,所以最后,他以“搏命”为关键词。
就这样,他一路以《红番区》、《一个好人》、《我是谁》和《尖峰时刻》,搏入“双周一成”阵营、搏进好莱坞,直至搏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。
也是一个传奇。
不过,笔者感觉他后期作品,可看性越来越差。
而他的神话之作,必然应该是其巅峰之年的那部《红番区》。
“搏”出了一个未来。

然后看周润发。
他拿影帝奖很早,但直到出道十年,才以一部《英雄本色》,摆脱“票房毒药”的称号。
一开始的周润发,很穷。
所以没得挑,并且签下了许多乱七八糟的合约,甚至很多年过后,都仍然要被迫以极低的片酬拍片。
其实,那些老套、乏味且无创意的剧情片,怎么可能卖座?
加上他运气实在颇差,又似乎没什么挑戏的眼光,比如1982年刘德华以配角身份接拍的那部《投奔怒海》,原定主角就是周润发,却因他顾虑台湾市场问题推掉了。
这部片轻轻松松就破了1500万票房。
而周润发首部破千万票房的电影,要等到1984年的那部《灵气逼人》。
此时他已出道九年。
幸而,他以《英雄本色》崛起之后,迅速迎来自己的巅峰期,在奠定“双周一成”格局之后,与成龙、李连杰一道,奔赴好莱坞。
他当然也是华语演员中的佼佼者之一。
神话之作,笔者认为,应该是2000年那部《卧虎藏龙》。
大气渊沉。

最后是周星驰。
周星驰大约是香港影坛崛起最快、统治力最强的商业巨星之一,唯一能与他掰手腕的人,或是上一代“喜剧之王”许冠文。
他自1990年凭《赌圣》惊天崛起,一人就占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“半壁”江山,确实强到离谱。
这一点,让人完全没有话可说。
不过其影路也很不常规。
比如,他1994年就开始拿起导筒,更在零零年代三次出手之后,彻底转身幕后,而《功夫》、《西游·降魔篇》和《美人鱼》三片,分别以1.7亿、12.46亿和33.86亿票房,成为华语影坛商业票房历程上的三座高山。
不管是做演员,还是做导演,他都让人无可指摘。
纵有江郎才尽,岂非也是世间常态?
而其神话之作,必选《功夫》。
划时代巨作。

好演员与好电影,都可堪“瑰宝”。
而故事当然未完。
大牛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